永濟蘆筍產業現狀和再次崛起
---“舜禾”撰稿
摘要:
1、永濟市地處在蘆筍的最佳生長帶(北緯34′50″~35°04′20″之間),國際蘆筍專家認為永濟是少有的適宜蘆筍生長的地區。相比全國各省,永濟蘆筍病蟲害發生率較低、口感好、市場占有率高。
2、永濟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優質蘆筍生產出口基地,形成了“世界蘆筍看中國,中國蘆筍在山西,山西蘆筍屬永濟”的良好局面。
3、蘆筍被稱為“綠色美容王”,是生產美容化妝品的主要原料之一。蘆筍是國際社會共認的綠色美容食品的主要原料和高蛋白營養飲品。
4、2011年采筍面積嚴重縮水,原因是蘆筍為倒茬作物,產筍期約為10年,倒茬期約在5-7年,2000年種植的筍地已到換種期;
5、永濟蘆筍筍質優良,一直是國際市場上的高端產品,蘆筍主要以罐頭和速凍產品走出了國門,出口量由開始的每年幾百噸,擴大到近年新高的5萬噸,占全國蘆筍產品出口量的一半以上,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目 錄
TOC \o "1-3" \h \z \u 引言.............................................................................................................................................. 1
3.5與國際市場接軌,增強抵御市場變化能力........................................................................ 11
我國栽培蘆筍從清代開始,僅100 余年歷史。從1984 年開始,由于臺灣省蘆筍品質不佳,出口量減少,國際市場蘆筍緊俏。這種形勢促使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安徽、四川、天津等省市大規模種植蘆筍。
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蘆筍輸出國。蘆筍產業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湖北黃陂﹑山西永濟﹑山東曹縣﹑福建東山等四大蘆筍產業基地推廣標準化蘆筍種植示范區以來,我國生產的蘆筍在品質、口感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標準化蘆筍種植栽培的技術推廣與應用為蘆筍產業的健康發展指引了方向,蘆筍品質在國際蘆筍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永濟市擁有蘆筍加工企業12家。自2001年以來,年加工能力6萬噸以上,形成4大類(保鮮、速凍、罐頭、反季蘆筍)35個型號百余個品種。蘆筍產業已成為永濟市主導產業之一。永濟市年出口成品罐頭和速凍產品接近4萬噸,總產值35億元,產品暢銷歐美、日本等43個國家和地區。
山西永濟市地處山西省西南端,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古稱蒲坂,史為舜都。下轄7鎮3個街道,人口43萬,總面積1221.06平方公里。工業以輕工業為主,農業主產小麥、棉花、淡水魚等。
永濟市旅游資源與農業資源十分豐富。風景名勝有四大名樓之一的鸛雀樓,有《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愛情圣地普救寺,元代鐵牛,有國家級森林公園五老峰。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豐富的農業資源,瓜、果、菜特色明顯,糧、棉、油規模突出。永濟市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種植業和養殖業結構在近年日益得到優化。高峰時期全市棉花種植面積達到37萬畝,蘆筍種植面積10萬畝,雙孢菇栽培總規模40萬平方米,經濟林面積16萬畝,蔬菜面積4萬畝,奶牛1200頭,飼養肉雞300萬只,養殖水面1.2萬畝,是山西省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優質棉花生產基地,山西省最大的水產養殖基地。是全國最大的蘆筍種植加工基地和山西省最大的雙孢菇栽培基地。
蘆筍種植業在永濟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永濟市地處在蘆筍的最佳生長帶(北緯34′50″~35°04′20″之間),國際蘆筍專家認為永濟市是為少有的適宜蘆筍生長的地區。相比全國各省,永濟蘆筍病蟲害發生率較低、口感好、市場占有率高。
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永濟蘆筍種植業迅速壯大。在永濟的影響帶動下,形成了以永濟市為核心的芮城、河津、萬榮、臨猗、陜西華陰、華縣、大荔、河南靈寶在內的黃河三角洲全國最大白蘆筍產區。永濟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優質蘆筍生產出口基地,形成了“世界蘆筍看中國,中國蘆筍在山西,山西蘆筍屬永濟”的良好局面。
永濟市自上世紀90年開始發展蘆筍產業,迄今已有20多年歷史,主要種植場地為黃河灘灘地。1996-2000年建成了十萬畝種植基地,種植農戶約8000戶,平均年產量四萬噸,平均出口額占國內70%。
蘆筍被稱為“綠色美容王”,是生產美容化妝品的主要原料之一。蘆筍是國際社會共認的綠色美容食品的主要原料和高蛋白營養飲品。最早只有歐美國家種植,19世紀末才傳到中國,20世紀70年代從我國臺灣島轉向大陸沿海地區,至90年代末期正式形成了以山西永濟為主體的產區,至此我國終于成為國際蘆筍貿易大國。而永濟蘆筍產量占國內整個出口貿易的75%以上,自然而然地扛起了中國蘆筍產業的大旗。
自2005年以后,永濟市蘆筍種植面積穩定在十萬畝左右,每年采筍面積是種植面積的95%以上。2011年采筍面積嚴重縮水,原因有蘆筍為倒茬作物,產筍期約為10年,2000年種植的筍地已到換種期;經濟危機后筍農毀筍嚴重。
表1:永濟市蘆筍種植面積和采筍面積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種植面積(萬畝) |
11 |
12 |
10 |
11 |
8 |
10.3 |
8.3 |
采筍面積(萬畝) |
10.9 |
10.3 |
10.1 |
8 |
7.9 |
8.1 |
2.49 |
資料來源:永濟市統計局
2011年全市蘆筍種植總面積2.49萬畝。其中蒲州種植10201畝,黃河灘國營農場種植5500畝,韓陽種植1690畝,栲栳5168畝,張營1425畝,城區街道904畝。其中1-3年筍田面積2600畝,占種植總面積的10.5%;4-8年筍田 13700畝,占總面積的55.0%;9年以上筍田8600畝,占總面積的34.5%。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要求進一步提升。蘆筍產品宣傳逐漸增多,產品市場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在今后蘆筍將有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是大力發展蘆筍產業難得的一個機遇期。
根據永濟市現有的優勢和市場分析,種植蘆筍并推動其產業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脫貧的一個很好的短平快項目。一般情況下,每畝蘆筍收入是棉花畝收入的2倍,是小麥、玉米兩料收入的5—6倍。
以一戶農戶種植十畝蘆筍為例:種子的投入約為4000元,但從下種到采收,蘆筍共有十年的生長期,平均每年約為400元;肥料、灌溉投入約為2500元;農藥投入約為500元;由于蘆筍的特殊性,采摘難以實現機械自動化,人工投入較高約為8000元。每十畝蘆筍每年投入總計約為11400元。
進入采摘期后,平均每畝蘆筍每年可產筍公800公斤。收購價約為6元/公斤。每畝蘆筍產值約為4800元,純收入約為3660元。十畝的純收入就是36600元。
表2:蘆筍種植年收益表格(以十畝為例)
類別 |
項目 |
金額(元) |
投
入
|
種子 |
400 |
肥料灌溉 |
2500 |
|
農藥 |
500 |
|
人工 |
8000 |
|
投入總計 |
11400 |
|
產 出
|
產量 |
800 |
單價(元/公斤) |
6 |
|
產值 |
4800 |
|
純利潤 |
|
36600 |
資料來源:數據調查(2011年)
永濟市蘆筍主要用于出口,一般采取罐頭的加工形式,加工原料為白筍。
2005年至2007年,是永濟市蘆筍產業的加工量最為穩定和高產的時期。2005年蘆筍加工量為5.1萬噸;2006年略有下降,蘆筍加工量為4.8萬噸;2007年繼續下降,但總體仍處在高產時期,蘆筍加工量為4.2萬噸。
2008年開始,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永濟市蘆筍加工量持續衰減。2008年蘆筍加工量為3萬噸;2009年蘆筍加工量銳減到1.4萬噸;2010年略有上升,蘆筍加工量為1.8萬噸;2011年受第一批蘆筍地到修養時期的影響,蘆筍加工量僅為0.6萬噸。
表3:永濟市歷年蘆筍加工量
項目 |
內容 |
||||||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加工量(萬噸) |
5.1 |
4.8 |
4.2 |
3 |
1.4 |
1.8 |
0.6 |
資料來源:永濟市農業局
第一,蘆筍成為永濟市主要出口型農產品。
永濟市主要出口農產品有蘆筍、雙孢菇等,主要加工成罐頭銷往歐美、日本等43個國家和地區。蘆筍年出口量在3萬噸左右,雙孢菇年出口量在0.8萬噸左右。蘆筍已成為永濟市主要出口農產品。
近年來,蘆筍一直是永濟市農民種植的主要傳統農產品之一。據2010年統計,永濟市蘆筍種植面積達10萬畝,其中白蘆筍占到9萬畝,綠蘆筍發展到1萬畝。永濟蘆筍在市場上的分量舉足輕重。在永濟,由于蘆筍筍質優良,一直是國際市場上的高端產品
地址:永濟市城東街道東豐路159號
電話:400-6359-559